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的测定及意义
目的:探索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肝炎患者血清Anti—HAV—IgM、Anti—HCV、Anti—HDV、Anti—HEV—lgM,以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的感染;用ELlsA法测定乙肝患者血清中IL—16的含量;用酶免疫法(ElA)测定HBsAg、Anti—HBs、HBeAg、Anti—HBe;用连续检测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 结果:急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16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血清IL—16水平与ALT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 结论:IL—16参与了乙型肝炎,尤其是急性期的发病过程。检测血清IL一16水平作为衡量患者肝功能的诊断指标意义不大。
乙型肝炎 肝炎病理 白细胞介素 细胞病理学
罗春香 杨志 郁文明 黄力 苏先狮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88-291
200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