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朝至隋唐从西域来华民族人士墓葬概说

在北朝隋唐时期,许多从西域来华的民族人士,从寓居华土,直到融入中华社会,甚至后来融人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田野考古的进展,一些寓居关中和关东的西域来华人士的墓葬,逐渐被发现。1955年西安发现了祆教徒苏谅妻马氏(849~874)的坟墓,虽然墓葬遭破坏,但墓内随葬的墓志保存了下来。这件汉文和中古波斯文合璧的墓志,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经初步研究,认为墓志使用的书体是“婆罗钵行走体”。后来又有人将其改释为巴列维文,即以一种阿拉美字母拼写的中古波斯文。目前对于有的学者依据石葬具图像所作的类比与考证,已有人指出应规避以图证史的陷阱。 本文就这些西域来华民族人士的墓葬,从墓葬形制、葬具规制、墓志等方面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古学考察。

墓葬 西域来华民族人士 北朝 隋唐

杨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吐鲁番

中文

269-273

2005-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