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光明的呼唤与回应——吐鲁番出土81TB65:1粟特文摩尼教文书细密画研究

1981年,吐鲁番文物工作者在对伯孜克里克千佛洞65号窟内坍塌的土沙进行清理时,发现了“保存完好的3件粟特文书和5件回鹘文书”。其中81TB65:1文书,是由九张纸粘贴连接而成的长卷,高26厘米、长268厘米,存墨书粟特文135行,在缝接处和低行书写的地方钤有朱色印鉴,中间是一幅工笔重彩的细密画。细密画整体画面由上、下、左、右四个部分构成。上半部分的画面主题是以一个金色莲蓬为基座,上置黑三尖白色高冠,下面有一个用红色织物扎结而成的“人面形”轮廓。“人面形”轮廓头顶两侧,2条扎结的红色织物彩带向上飘扬,彩带周围分别有序地排布着5个金色的小圆球。把黑三尖白色高冠、莲蓬和飘带下的“人面形”连贯起来看,就好似一个“隐身人”头戴有莲蓬底座的高冠。 本文对吐鲁番出土81TB65:1粟特文摩尼教文书细密画进行了研究,细密画的起源与摩尼教宣教活动有关,在宣教的经书中插图解释教义,是摩尼的创举,并在以后发展成摩尼教绘画的一种独特形式。考察这幅细密画主题构图的艺术内涵及意境,必须在摩尼教的教义中去寻找依据。

粟特文摩尼教文书 细密画 艺术内涵 吐鲁番

吴艳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国内会议

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吐鲁番

中文

355-359

2005-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