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差异性与非均衡化战略——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制度安排
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使得近9亿人口的农民能否提高生活质量,过上小康的日子。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形势下,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差异性,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样,而且这种差异会在比较长的时期存在。从这个差异出发,中国农村不可能在目前建立农村地区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这是由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既定路径所决定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实,来进行分类设计和分步实施,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生活质量 养老保险体系
刘汉屏 李春根
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昌 330013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41-57
2005-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