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验诊断教学 适应临床发展需要
实验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多年不变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何使实验诊断教学更好地符合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目标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和经费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分析了实验诊断学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应以临床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改革思路。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优化教师素质,把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改为演示性、分析性教学等先行改革已初见成效。近年来,按照新教学大纲对理论课讲授内容进行初步改革,以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作为实验诊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即要求学生达到“三会”:会开化验单,会正确选择检查项目,会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实验的结果。根据目前临床检验方法先进性的特点,把实验课内容哪些陈旧的操作性、验证性实验改为演示性、分析性教学,增加现代化检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诊断”为中心,而不是技术操作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尤其是现阶段扩大招生后,实验诊断学实验室设备条件与学生人数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不失为确保教学质量的一种较为理想模式。
实验诊断学 教学改革 目标教学 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黄一虹 王志荣 陈建辉 曹若男 孙海英 李洪春 朱炳喜 尹忠诚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 诊断学教研室,江苏 徐州 221002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暨国际诊断学学术交流会-实验诊断学检查规范化研讨会
长春
中文
136-139
200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