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患者粒细胞缺乏合并真菌感染1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两性霉素B与其脂质体治疗血液病粒细胞缺乏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上的差异。 方法:82例IFI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29例IFI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中位累计剂量为617(60~1895)mg,治疗中位时间18(7~60)d。脂质体的中位累计剂925(140-3420)mg,治疗中位时间13(7~50)d。 结果:两性霉素B组及其脂质体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寒战、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21%、10%,低血钾症分别为34%、14%,肝脏损害分别为22%、17%,肾脏损害分别为9%、3%。以上不良反应中除低钾血症(P=0.03)外,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性霉素B与脂质体总体疗效相近,两性霉素B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只要合理使用,大多数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两性霉素B 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症 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

佟红艳 张凤娟 肖峰 钱文斌 孟海涛 麦文渊 童茵 毛莉萍 金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

长沙

中文

99-102

2009-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