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猪和杜洛克猪H-FABP表达差异和肉质性状的关系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在体重100kg左右的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了H-FABP基因表达差异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莱芜猪的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MA的表达水平比杜洛克猪高38.60%,认为可能与莱芜猪肌内脂肪舍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有关(P<0.01);H-FABP基因的背最长肌mRNA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pH值成正相关,与肌纤维直径成负相关,与大理石纹和肉色的相关关系两品种不一致。其中莱芜猪和杜洛克猪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363和0.943.对H-FABP基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肌内脂肪的提高,而且可提高肌肉pH值、降低肌纤维直径,全面改善肌肉的肉质性状。
基因表达 肉质性状 表达差异 荧光定量法 养猪技术
王继英 呼红梅 张大龙 郭建凤 张印 王怀中 武英
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 250100;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100 济南市畜牧办公室,济南 250012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116-119
2008-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