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双峰驼进化和遗传多样性

实验首次利用双峰驼基因组DNA16个微卫星位点,对中国6个地区、蒙古国7个地区252峰双峰驼基因组DNA样品(含5峰蒙古野骆驼)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家养双峰驼期望杂合度普遍较高,所有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Nei氏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10、0.6211和0.5919;16个微卫星位点含有较高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3.5509和0.5415),可有效用于双峰驼遗传结构和进化分析.遗传距离计算结果及其相关聚类分析显示,中国和蒙古国家养双峰驼见遗传分歧并不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野双峰驼和家养双峰驼则表现明显的分歧,暗示现存野双峰可能是家养双峰驼直接或相近的远祖,而不是从家养双峰驼跑到野外的分支.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基因组学 遗传结构 等位基因 双峰驼
高宏巍 吉日木图 孟和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769-776
2008-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