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放牧对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工草地植被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处理奶牛放牧对混播人工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现存量、重要值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轮牧高于连续放牧。随放牧强度增加,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重要值下降,而相对较耐牧的蓝茎冰草和新麦草的重要值则有所增加。轮牧有利于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再生。放牧制度与强度对牧草的茎叶比有显著影响明,放牧后4种牧草茎叶比均下降,连续放放牧高于轮牧。根系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10cm,且其生物量也以轮牧制较高,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高强度放牧对草地根系生物量的不利影响随着的时间的延长愈加显著,特别在表层10cm最为明显。经过2个放牧季后,草地根系生物量都成倍增加。增幅以连续放牧最高,但不同放牧制度与强度间差异都不明显。
混播草地 奶牛放牧 群落特征 人工草地 草地植被 放牧制度
石永红 王运琦 刘建宁 韩建国
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2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北京 100094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333-340
200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