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天然棕色棉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SSR和EST、SSR分子标记对天然彩色棉品种中的16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和6个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共22个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为天然彩色棉的种质利用创新提供分子依据。在所选择的70对引物中,筛选出的多态性较好的25对引物在所有品种中共扩增出101条带,其中36条为多态性条带,每个标记1~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3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达35.7%。对22份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O.81的地方,海岛棉中天然棕色棉和陆地棉中的天然棕色棉被明显分开,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相一致,为海岛棉和陆地棉分为两个亚种提供了佐证。结果还表明,陆地棉中天然棕色棉的遗传资源明显较海岛棉材料中丰富,并且存在着过渡类型和优良遗传种质,这些遗传种质可以扩大陆地棉中天然棕色棉的遗传多样性,进而拓宽天然棕色棉的遗传基础。
天然棕色棉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EST-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资源
李付振 王菊琴 王美兴 邱新棉 陆艳婷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分子育种中心,杭州 310021
国内会议
陕西杨凌
中文
121-125
2008-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