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特征、演进规律及认识方法

人类文化是生态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创造性地扮演文化史剧的舞台。饮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两大系统因素。就物质层面说,饮食文化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就民族性层面看,则主要由文化因素制约。早在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便形成了以粟、菽、麦等“五谷”为主要食物原料的黄河流域饮食文化区、以稻为代表主食原料的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区、以肉酪为主要食料的中北草原地带饮食文化区三大饮食文化不同风格的区域类型。其后历经数千年之久的演变,至19世纪末,在今天的中国版图内,出现了东北、中北、京津、黄河下游、黄河中游、西北、长江下游、长江中游、西南、青藏高原、东南11个子属饮食文化区。

中国饮食文化 区域特征 演进规律 人类文化 认识方法 文化生态

赵荣光

中国 浙江工商大学

国内会议

2007年自然环境与民俗地理学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57-272

2007-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