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技术
菲律宾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俗称沙蚬子、麻蚶子,是海产经济贝类,贝壳呈长卵圆形并有各种花纹。菲律宾蛤仔营养丰富、肉味鲜美,除供食用外,其壳还可烧灰或制肥、做饲料。市场出售规格一般为3~4 cm。食性以水中单细胞藻为主,适应盐度为20~30,水温为0-36℃,生活底质为砂泥底。广泛分布我国南北沿海,生长迅速,2周年即可上市,并且有投资少、收益大的特点。为滩涂及浅海贝类养殖很有发展前途的主要品种。当前苗种来源主要靠采捕天然苗及少量的土池苗。本文探讨了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技术。菲律宾蛤仔大批产卵时间是6月10日,水温为22℃。繁殖季节6-8月,每次产卵间隔时间为20 d左右。本次育苗用种贝50 kg,产卵22亿粒,选出D形11亿粒,培育出双水管幼虫9. 3亿粒。从D形到双水管幼虫出池成活率为84%。幼体培育密度在附着前13一20个/mL为宜,成活率可达到90%。附着时密度3-5个/mL为宜,成活率可达到90%。附着基选择沙粒为30目为宜,饵料以混合投喂叉鞭金藻、小球藻,体积比1: 1为宜,换水采取隔日倒池为好。
菲律宾蛤仔 人工育苗 成活率 技术性能
杜尚昆
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辽宁锦州市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115-117
2006-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