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①观测83具(男47女36)成人尸体166侧;②观察锁骨下静脉的续连、走行、位置关系及与周围结构的愈着情况;③测量锁骨下静脉外径、长度、与锁骨下面相交处所成夹角的度数、相交点的深度、交点至锁骨内侧端距、至前斜角肌内侧缘距及至静脉角的距离;静脉角的度数及深度;头臂静脉外径与长度、与上腔静脉延长线的夹角;上腔静脉外径与长度;锁骨全长及前斜角肌宽度与厚度;④按圆周=2πR计算锁骨下静脉横切面直径、按a2+b2=c2公式计算交点之体表投影点至静脉角距及至锁骨下静脉末端后壁距以估计穿刺进针深度、以公式tga=对边,邻边计算静脉角深的对角以估计穿刺角大小;⑤对观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各例两侧的锁骨下静脉均为一条、均由腋静脉延续而来、均经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面至骨内侧1/3段后面、跨第1肋经肋锁斜角肌三角与颈内静脉汇为头臂静脉,在三角内同肌筋膜与骨膜紧密愈着;97%的静脉角投影于锁骨内侧端后面或上缘或上方。②各项测量结果除头臂静脉长及与上腔静脉夹角外在左右两侧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头臂静脉的差异表明插管至上腔静脉以通过右侧锁骨下静脉为好;根据测量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在锁骨中、内1/3交界处锁骨下缘以40°~42°角度向锁骨内侧端中点至上缘的方向穿刺为好,进针深度应控制在3.6~3.8cm范围之内。
锁骨下静脉 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置管术 应用解剖 并发症
胡兴宇 蓝顺清 李开荣 李朝明
泸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四川泸州 646000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安徽黄山
中文
48-50
200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