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
目的:采用显微镜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的肺血管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矫正畸形、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病理参考指标。 方法:分别选择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肺组织标本各10例作为对照组和病变组。采用病理学形态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percentage of media thickness,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of media section area,MS%)、肺小血管密度(numbem ofvascular per square centimeter,VPSC)、平均肺泡数(meanalveolarnumber,MAN)、肺泡平均内衬间隔(mean linearintercept,MLI)、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proportion ofparenchyma area in total area,PPA)、单位面积肺泡,血管比(alveolar/vascular ratio per unit area,AVR)。 结果:病变组的MAN,PSC和AV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病变组的VPS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其余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病变组肺泡比对照组有增大的趋势,50%的患者MS%接近正常组值。病变组多数肺小血管的形状不规则,肌型动脉相对少见,大部分为部分肌型和非肌型动脉。 结论:由动脉导管供血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肺肌型动脉密度减少,但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肺动脉闭锁造成的肺血流减少对肺小血管的密度影响最大,而肺小血管数目的减少可直接影响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效果。肺泡密度减少导致肺泡代偿性增大。肺发育受1损是肺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早期手术,可增加肺血流,促进肺血管的发育,将有助于肺功能的恢复。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形态定量分析 组织病理学 矫正畸形 手术方式
张晓彤 刘迎龙 阮英茆 于存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北京 100037
国内会议
安徽黄山
中文
209-212
200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