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达县-宣汉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川东北达县-宣汉地区飞仙关组广泛发育台地边缘鲕滩相沉积。飞仙关组经历了三个成岩演化阶段: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浅埋-中埋成岩阶段、深埋成岩阶段。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改善鲕滩相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贡献者。溶蚀作用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以早期大气淡水渗滤作用形成选择性溶蚀和深埋藏阶段含CO2和H2S流体对全岩的溶蚀作用为主。自云石化以早成岩阶段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次之。与复杂的成岩作用对应,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孔隙大体也经历了4次重要的演变:沉积时原始孔隙度为35%、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后的25%、浅埋-中埋成岩阶段后的5.5%、深埋成岩阶段的10%。由此,飞仙关组鲕滩相沉积能成为优质储层主要依赖于白云石化和深埋成岩阶段的非选择性溶蚀作用。

鲕粒滩 储层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何莹 郭旭升 胡东风 黎平 赵平海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国内会议

2007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次国际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151-158

2007-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