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资源变化与保护研究——基于土地督察视角的考察
虽然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过度流失等耕地问题却一直是中国公共政策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和耕地利用态势基础上,从现实和理论两个视角剖析耕地资源减少的危害、理论动因及保护与管理的缺陷,进而引出弥补管理缺陷的政策走向,即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并明确其历史使命——消减耕地过度性损失。然后,在构建模型测算耕地损失基础上,考察督察视角下不同区域理性耕地保护目标。结果表明:其一,我国1989~2006年之间耕地资源过度性损失迭1930687.75hm2;其二,倘若延续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态势,即使督察部门消减耕地过度性损失,2020年的耕地红线1.20×108hm2必将在2009年底突破,粮食不安全将是“十二五”乃至以后更长时期的主要特征;其三,倘若国家暂缓生态退耕,经济发展即使延续过去占用耕地态势,2020年以前中国粮食处于安全状态;其四,在国家暂缓生态退耕前提下,从土地督察的历史使命判断,2020年全国理性耕地保护目标至少为1.21×108hm2。最后,提出注重内涵发展和暂缓生态退耕等政策建议。
耕地资源 土地督察 过度损失 理性目标
李效顺 曲福田 谭荣 姜海 蒋冬梅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南京 210095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570-582
2008-07-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