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亚地区对流层O3季节分布特征模拟

本文利用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MOZART-2,对东亚地区对流层臭氧(O3)浓度的季节变化与地理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光化学贡献的地面臭氧浓度在以下三个区域:20°N以北;(2)50°N与20°N之间;(3)5°N以南,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季节特性。在5°N与20°N之间的区域,我们可看出臭氧浓度在干燥季节(1月、4月)较高,而在潮湿季节(7月、10月)的臭氧浓度较低。20°N以北光化学贡献的地面臭氧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符合日照强度与光化学反应的季节特性。从春季到秋季中国东部至日本境内的地面臭氧浓度较高,这主要归因于此区域大量的污染物人为源的排放。在亚洲的热带区域,即5°N至5°S之间,臭氧的光化学产生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对流层臭氧 大气化学 臭氧浓度 光化学反应

葛萃 张美根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2008年鄂港澳城市群气候与环境研讨会

广州

中文

56-63

2008-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