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水系平台上不同时间尺度产流计算方法之比较
在构建于DEM的数字水系平台上,将蓄满、超渗和混合产流模型分别应用于老哈河流域4个流量控制站的日径流计算和洪水过程模拟,结果发现:在日模型中,混合模型并不明显优于蓄满模型、超渗模型,而在计算步长为1h,2h,3h,4h,6h的次洪模型中,混合模型则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就模型计算精度而言,次洪模型中蓄满加超渗的混合模型较单一机制的产流模型能更好地模拟洪水过程;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次洪模型考虑超渗机制要比日模型考虑超渗机制的作用大。
数字水系 时间尺度 产流计算 蓄满 超渗 日径流计算 洪水过程模拟
李春红 任立良
国电自动化研究院水情水调及环境监测研究所,南京 210003 河海大学水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317-322
200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