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名诗《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两种译本比较
阐释学理论认为,“含义”存在于作品本文之中,相对固定,而“意义”则是读者对作品本文的个人理解和阐释。按照这样的观点,可以见到二人在对原诗的“含义”的理解上都力图准确、忠实,在“意义”的把握上则因为翻译者的个体差异而各具特色,二人的译作在韵律、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千秋,本文对其试分析比较,指出任何翻译实际上都是一种新的创造,只能通过对词语的把握,尽可能地抵达原作的“含义”,而对于作品“意义”的阐释却是因人而异的,也给翻译者留下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阐释学理论 翻译 韵律 语言风格
栾慧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245-248
2005-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