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的“潜在读者”论看鲁迅的“直译”及对现代译学的研究意义
本文对鲁迅“直译”的认识,就是首先从鲁迅心目中的“潜在读者”为突破口,来探讨梁、赵二人的观点,进而进一步探讨鲁迅“直译”的丰富内涵及其对现代译学研究所产生的意义。笔者指出鲁迅之所以采取“直译”的方法,首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大众们都能读懂他的译作,而是希望在语言上有所突破,在内容上有所传播。他把此目的的实现寄托在他的“潜在读者”—“很受了教育的”知识分子身上。这些人不需要进行文字上的启蒙,故而可以跳过文字通俗与否这种浅层次的问题,而直接吸收西文原著精密的表达法和先进的思想。我们应该站在当今译学理论发展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段翻译之争的历史。
鲁迅 直译 潜在读者
崔峰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化研究所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213-217
2005-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