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祁连山区降水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

应用MM5中尺度模式,分别选用四种不同云微物理方案(Dudhia简单冰相、Reisner混合相、Reisner2霰方案和Schultz方案),对2002年7月12~13日祁连山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在祁连山区降水的模拟中对降水落区的模拟均偏南;除Reisner霰方案外,其他三种方案对降水中心落点的模拟影响不太大,降水中心强度对云微物理方案并不是十分敏感;格点尺度降水和对流性降水对云微物理方案有不同程度的依赖;云微物理过程通过影响动力条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和强度,从而影响强降水发生的时间和强度。通过各云微物理参数的分析发现,各物理过程中微物理参数参与降水的过程不同:对Dudhia简单冰相来说雨水和云水是形成降水的主要过程;Reisner混合相中降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雨水、云水、雪和霰的碰并过程,冰晶的碰并相对较弱;在Reisner霰方案中雨水、云水、冰晶、雪和霰均参与碰并碰冻过程;Schultz方案中冰晶、雪和霰的碰并过程更为重要。

降水 云 数值模拟 物理过程

段海霞 段海霞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20 中国气象局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 730020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13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