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近50年干旱区域及强度特征的演变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增温明显,我国北方地区增温也相当明显,增暖的同时,华北地区进入少雨阶段,干旱趋势加重。本文为了研究区域干旱特征,利用华北地区10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年和季节平均降水量的特征,并提出了描述干旱区域性特征和强度特征的指数——区域干旱指数(SDI)和区域强度指数(DII),其物理意义分别是华北全区降水负距平的站数占全区总站数的百分率和(5级旱涝指数中)出现4级和5级干旱等级的累加和与全区总站数均达到5级干旱强度的累加和的比值。SDI和降水量之间存在极好的反相关关系,即当降水偏少时,SDI通常比较大,降水偏多时,SDI一般很小。对华北地区几个典型强干旱年,如1965、1972、1997和1999年,对应的区域干旱指数SDI和DII的数值都很大,表明SDI能够描述干旱的区域性特征,而DII可以描述区域干旱强度特征。SDI和DII极端最大值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表明了90年代干旱分布最广,强度最大。SDI和DII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而且呈逐年代上升现象。小波分析表明,两个指数不仅存在明显的2-3a的年际变化,同时还存在准8a、准12a、准16a的年代际变化,两个指数的变化周期接近,表明存在区域性干旱时,干旱的强度也比较大,二者有同步变化的特点。
干旱 小波分析 降水量 年际变化
荣艳淑 段丽瑶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 300074 天津市气候服务中心,天津 300074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