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南省干旱灾害分析

本文根据“河南省气象灾情普查表”的调查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地区历年干旱发生时间、地点及受灾情况。本文采用1985~2006年近22年的旱灾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河南地区主要存在3种降水地理分布类型:全省同涝(旱)、南旱(涝)北涝(旱)、东旱(涝)西涝(旱)。其中同涝同旱是最主要的一种空间分布形式,比例占49.5%左右。2、河南干旱灾害的季节性特点表现于一年中任何时段都会发生干旱灾害,包括春旱、春夏连旱、夏旱、夏秋连旱、秋旱、秋冬连旱、冬旱、冬春连旱等多种形式。若从季节划分:夏旱较为多见,占41%,春旱次之,占30%,秋旱和冬旱相对较少,分别占16%、13%。3、河南地区1985~2006年,每年均有旱情发生,只是发生地点及旱灾的程度不同。旱灾空间分布:豫西南和豫北为旱灾的多发地,而豫东旱灾则较少。4、干旱引起的农作物受灾历年均会发生,其中1986、1994、1999、2001年受灾面积较大,同时也是河南地区年降水量偏少的代表年份;而1989、1990、2003~2006年受灾面较小,同时也是全省降水量相对偏多的年份。5、干旱引起的受灾人口最严重的是1986年、1997年、2001年,而1997~2002年是受灾人口连续偏多的年份,这与期间的年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及年际波动较大有关。

旱灾 降水量 时空分布 干旱灾害

焦建丽 周志刚 王军

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4500003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5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