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安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与城市化进程研究

利用西安及周边14个观测站1966~2005年冬季(12~2月)、夏季(6~8月)平均气温及城市化信息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各站与14站区域平均气温的差值(空间距平值)反映城市热岛空间分布,以城区站与区域平均气温的差值代表城市影响程度,探讨了城市影响及城市化指数在气温突变和热岛效应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冬夏季,近城区、平原区、浅塬山区与整个区域平均气温变化一致,表现为大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而城区和全区变化同步性差,呈现小尺度气候变化特征。(2)冬季全区在1977年发生增温突变,这次突变以自然增温为主,与全国(1980年)突变时间基本同步,但略显偏早,比西北区(1984年)偏早7年。夏季全区在1988年发生第一次气温突变增温,比西北区(1993年)偏早5年,偏早原因可能是地形和城市化共同作用。(3)冬、夏季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0.65℃、0.46℃,具有典型性。(4)冬季城区突变点(1989年)后西安城区的平均气温增加1.3℃,城市影响在气温突变中贡献了0.45℃。夏季突变点(1987年)后平均气温增加了0.4℃,城市影响贡献增温0.39℃,夏季气温突变可能主要由城市影响造成的。(5)城市房屋竣工面积、市区总人口、公共汽车数量等城市化指数与气温空间距平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城市化是城区在冬季1989~1995年、夏季1987~1995年间频繁发生突变式增温的主要因素。

气温突变 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 年代际变化

王建鹏 孙继松 杜继稳 张弦 薛春芳 高维英

西安市气象局,西安 710016 北京市气象局,北京 100089 陕西省气象局,西安 7100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北京 100089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12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