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德州市一次严重霾天气的成因分析

利用空气污染资料、常规气象资料、自动观测站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对2007年6月10~12日发生在德州市的一次严重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德州市的霾天气逐年增多,轻微污染日数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次严重霾天气发生过程中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高纬度的中阻塞型和孟加拉湾的强暖高压的稳定,使中纬度宽广的弱气压场维持,为这次霾天气的发生和持续提供了比较稳定的大气环流条件;霾天气发生期间,气压梯度小,决定了地面风速小、大气的扩散能力弱,污染物不宜扩散,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与温度变化趋势相反,且呈反位相,霾天气的出现,导致大气气溶胶增加,进而造成日照减少,温度也相应偏低;逆温层强且逆温层顶(900hPa)较低,混合层高度也较低(最低122米),使污染物不宜在垂直方向上扩散,造成了较高浓度的污染;严重霾天气发生时,垂直上升运动很弱,近地面处于负涡度、正散度的下沉运动区;当霾天气减弱时,近地面又处于正涡度、负散度的上升运动区。

霾 逆温层 污染物 空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胡雪红 张琳 杨学斌

山东省德州市气象局,德州 253078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5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