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7年12月25~27日河南省大雾成因分析

利用河南省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要素场、大气稳定度及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7年12月25~27日河南省大雾形成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后较大的相对湿度以及稳定的大气层结;其主要特点就是雨雾相间,逆温不明显。低层相对湿度为70%~80%,风速1~4m·s-1,较大的湿度较弱的风速,能使水汽向上输送到一定的高度但又不会过高,这样就降低了对流层低层的能见,有利大雾的形成。本次大雾的物理量场特点为,近地面层(900hPa以下)弱的辐合上升,有利于近地面层的水汽发展一定高度;对流层中低层(900~850hPa)的下沉运动则进一步阻止了近地面层中水汽向上扩散,有利于大雾的发展。

大雾 稳定层结 物理量场 天气形势

谷秀杰 王友贺 李周 张永涛

河南省气象台,郑州 450003 河南省气象局监测网络处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5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