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减排期间气象条件特征分析
为确保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近年来,国家对区域空气污染的防治、空气质量的改善作了大量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效。进入2008年7月奥运关键时期,国家进一步采取了许多新的应急措施,控制和改善北京及周边空气质量,取得了效果。2008年7月1日开始,首先限制了未达到排放国家标准的车辆进入北京城区,并减少了一批机关用车,7月20日开始,进一步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车辆实施了单双号限制行驶等措施,为提高北京地区的空气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分析研究2008奥运会期间7-9月北京与其周边区域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聚集或扩散影响,及其与此期间限排措施的相互关系和效果分析。初步得到以下几点结果:1)减排前的6月下旬到7月初,表征大气气团特征的低层湿位温值主要维持在60-70;进入第一步非达标车限行的7月初,湿位温气象参数值开始抬升。在7月1日至31日的31天中,除仅有5(日次)湿位温值<60外,一直维持在70-80,显示副热带气团特征(占80%以上)。可见与6月下旬对比,进入7月后气象条件更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条件下,但7月份可吸入颗粒物的API公报值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仅出现5个轻微污染日,3个优,23个良,即优-良的达标日数占84%以上。(6月份出现7个轻微污染日,1个优,22个良,优-良达标日数占77%)。显示7月的减排措施收到较明显效果。2)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减排措施期间,7月24-28日有连续4天为污染,以及7月11日的轻微污染。这期间的特征是:污染气象条件指数PILam”1”值>80,地面风速均为1-3米/秒、湿位温>70的条件也同时存在。然而,后两项指标(湿位温>70、地面风速均为1-3米/秒)的条件同时可出现空气质量为优或良的时段中。而PILam值>80是空气质量超标的必要条件。3)7月份减排措施期间,当湿位温>70同时存在但地面风速1-3米/秒时,当PILam值<80,空气质量一般均为良,而PILam值<60-50,空气质量一般均为优,此时,地面风速仍观测到1-3米/秒。因此,PILam值>80是一个临界值。在当前减排措施条件下,PILam达到临界值时,因气象条件对大气成分的反应、输送、聚积等影响,依然可以形成局地空气污染。
奥运减排 气象条件 区域污染 空气污染
杨元琴 王继志 张小曳 侯青 王亚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