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亚洲夏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水凝物垂直结构

利用CloudSat/CALIPSO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东亚夏季风区(EASMR)、印度夏季风区(ISMR)、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区(WNPSMR)和青藏高原地区(TPR)水凝物的发生频率、垂直位置以及雷达反射率因子(dBZ)垂直分布特征。这期间,EASMR、ISMR、WNPSMR和TPR水凝物发生频率分别为72%、76%、84%和68%,其中单层水凝物占53%(ISMR和WNPSMR)至77%(TPR)。多层水凝物中二层和三层水凝物至少占97%。ISMR水凝物发生频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而其他地区季节变化不大。这四个地区的水凝物以薄层为主,有29-37%的水凝物物理厚度小于1㎞。多层水凝物的连续层间的垂直距离有10%左右小于1㎞。ISMR和WNPSMR水凝物全年以包含小冰晶粒子的高层云为主;海洋边界层云在WNPSMR全年较常见,而ISMR低层水凝物主要出现在夏季;EASMR夏季高层水凝物位置相对ISMR和WNPSMR较低,其他季节以中低层水凝物为主;TPR水凝物主要位于中层,其粒子半径分布较广。TPR的深对流水凝物的dBZ-高度频率分布与其他地区有显著差别。

季风 水凝物 分布特征 频率分布

罗亚丽 汪会 张人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18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