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高原两次冬季南支槽强降水的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对发生在云南低纬高原的2007年1月31日~2月1日和2008年1月26~27日的两次南支槽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南支槽降水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均不同,前者为高原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与低层切变、冷锋共同影响,属典型的“槽潮”天气;后者无明显强冷空气配合,因中低层西南急流的建立并长时间维持,新生南支槽东移补充、西南涡及静止锋的共同影响造成。物理机制上,湿位涡的CSI机制分析表明,两次过程均属于对称不稳定降水;2007年的过程中,θse密集带在地面锋区附近形成,冷暖气流形成次级垂直环流圈,导致强降水强降温并伴有大范围降雪产生的寒潮天气出现。后者无次级垂直环流圈形成,但有两个θse密集带锋区长久维持,滇中以西持续的上升气流不断增强且深厚,滇中以东中低层形成有弱的气流辐合带,故强降水以液体降水为主,降温不明显;两次强降水过程均有锋生,前者锋生是由切变增强西移,低层冷高压促使冷锋增强,后者锋生则为东移西南涡与稳定持续的强劲西南风低空急流触发而成。
强降水 暖湿气流 湿位涡 低空急流
郭荣芬 高安生 杨素雨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昆明 650091;云南省气象台 昆明 650034 云南省气象局科技减灾处,昆明,650034 云南省气象台 昆明 650034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