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05年7月河南等地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基于2005年7月9日~10日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的一次特大暴雨造成的巨大影响,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模式输出产品对该次暴雨过程作了多种物理量诊断分析,并得到了一些结果。(1)该中尺度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这次暴雨过程;(2)贝加尔湖附近阻高、下游的东北冷涡及其伴随的高空槽造成了有利的环流形势,低层切变线及急流是此次暴雨过程的最主要影响系统;(3)物理量的分布和演变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及水汽等条件:散度、涡度、垂直速度、螺旋度及位温的分布和演变反映出在此次降水发生过程中,暴雨区出现了很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中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性强,上下层大气物质交换强烈,垂直对流旺盛,在暴雨区上空螺旋度呈“下正上负”的垂直结构,螺旋度正的大值区对应强降水中心;水汽通量散度的分布说明暴雨区有充足的水汽供应,锋生条件进一步为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能量和水汽条件。

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强降水 环流形势

张恒德 桂海林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9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