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春季冰雹天气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2007年5月5日江苏出现了大范围的雷雨、短时大风和区域性冰雹天气,环流背景场的分析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触发所致,影响系统的配置表明:高空冷空气先行南下,地面冷锋跟随其后。锋前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和500hPa冷空气的先行南下使潜在的对流不稳定性加剧,地面冷锋前中尺度低压的发展是对流性天气发展的主要因素;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于冰雹产生的过冷水滴的碰撞增长条件。研究表明:冰雹出现在地面正涡度附近、散度和能量通量及水汽通量的辐合区中。地面中尺度低压的辐合作用,造成低层暖湿空气抬升,由于前期存在着强烈的上升运动,暖湿气流得以抬升到凝结高度以上,从而形成冰晶,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冰雹天气的产生与地面物理量场有很好的配置关系,因此可以尝试利用地面观测站资料监视和预报强对流天气。根据徐州和南京的多普勒雷达观测,冰雹回波最强时达68dBz,在其南下过程中江苏的东北部先后出现了冰雹和雷雨大风,继续南移过程中减弱,由于对流单体下部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地面冷空气和水平外流,其前沿形成阵风锋。阵风锋及其后部的回波持续南压,造成其影响地区的雷雨大风和一些地区的短时小冰雹天气。
冰雹 对流不稳定 上升运动 水汽通量 中尺度系统
尹东屏 吴海英 张备 孙燕 扬婷娅 刘安宁
江苏省气象台 210008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6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