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产品和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发生在宁波地区的四次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气尺度的冷空气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地形和强对流天气的落点密切相联,山脉东边的大型水库和三江水域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这与夏天午后水汽蒸发产生和水陆受大阳辐射加热不均匀产生地面辐合线有关;中尺度自动站的风辐合线和低仰角的雷反射率因子图上非降水的回波辐合线上若有回波单体生成,那么几个小时后在辐合线上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很大。地面辐合线和强对流天气的出现相比时间上有个提前量,而且,强对流天气往往出现在辐合线上回波合并处,或都辐合线相交点,辐合线和阵风锋相交点,地面大风几乎同时出现,所以,关注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线,可帮助预报员确定强对流天气性质、落点等,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时间。很多强对流天气多发生在脉冲风暴中,脉冲风暴质心的下降伴随强天气的发生,组合反射率因子产品比低仰角产品能更早,更清楚反映出这些特征,预报员能够同时监视组合和低仰角的反射率因子图,可减少漏报。
冷空气 阵风锋 地面辐合线 强对流天气 天气尺度
董杏燕
宁波市气象局,31501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6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