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7.7.22浙江雷雨大风过程分析

本文通过对天气观测资料以及各种雷达产品资料的分析,了解浙江沿海一次强风暴的发生特点,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从天气背景来看,高空南北两支高空槽在长江下游相遇,北支槽在前,南支槽在后,高空为干冷空气,低层为暖湿空气,温度递减率大,形成不稳定层结,并且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在苏南浙江北相遇,引起地面回波合并,触发抬升,引起强对流天气。回波演变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出现了两次合并的情况,一次是南北两块强回波团合并,形成一个人字形,在交汇处强烈发展,在陆地上形成38m/s的大风,比较罕见。另一次是南面强回波团与北面强回波团形成的阵风锋相遇合并,使回波现一次加强,再次出现了30m/s以上的大风,并使其移动方向发生了转变,由东北方向移动改为偏东方向移动。另一个特点是两次出现了阵风锋,阵风锋预示强烈的下沉气流,是雷雨大风的预报指标。速度产品在风暴中出现了大风核,并且出现了速度模糊,表明当时的风速在27m/s以上,对应的地面测站出现了12级大风。所以速度产品能很好地反映地面大风的情况,是定量预报大风的一个很好的指标。顶高的变化能反映风暴的发展趋势。顶高达17公里以上,一般情况下会产生雷雨大风。VIL产品与顶高相似,也能反映风暴发展的强度。当回波强度发生变化时,VIL的变化比顶高更为明显。在组合反射率产品中提供了风暴属性信息,会提示中气旋、TVS等特征。这些提示有助于判断风暴的强度。

雷雨大风 阵风锋 强对流天气 回波强度

陈淑琴

浙江省舟山气象雷达站,舟山,316021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5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