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暴雨过程中的波能分布及传播特征研究

基于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利用波包传播诊断方法(WPD)并基于2007年重庆“7.17”强降水过程个例中的波包分布特征,研究了区域降水过程中的能量传播、积累和频散特征与降水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区域强降水过程发生前,整层大气的扰动能量迅速增强,之后随着降水的发生,扰动能量由高层向中层传播,并扰动强度有减弱趋势。而在降水过程基本结束前,整层大气的扰动能量突然减小。可见,降水过程的发生和结束都是与扰动能量的增强和减弱相联系的。(2)就本例降水过程来讲,降水过程中整层大气中扰动能量变化异常在600hPa~400hPa最为明显,中层大气的扰动能量一直是整层大气的最强中心。在500hPa上,主降水区域平均扰动能量受其它区域扰动能量传播影响,在降水发生前有增强现象,在降水过程中扰动能量一直维持在较强位相,在降水过程基本结束前扰动能量减弱明显。(3)500hPa层次上的波包值分布和传播表明,影响重庆地区强降水的扰动能量来源包括高纬地区、孟湾地区、高原地区和偏东沿海地区。孟加拉湾地区和高原地区在降水前及降水期间对降水区域的扰动能量传播、积累都非常明显;而东南沿海及西太平洋地区扰动能量的向降水区域传播及积累并不完全与其他区域的能量传播和积累同步,但也是影响降水区域扰动能量积累的重要环节。强降水中心基本上对应着强扰动能量区,强降水的发生总是在强扰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特征,表明波包传播方法诊断的扰动能量的传播和积累对区域降水过程来讲有一定的预报分析和指示意义。

传播诊断 暴雨过程 扰动能量 波能分布

陈伟斌 肖天贵 谌芸 龙美希 葛非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成都 610225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四川省绵阳市气象局,绵阳 621000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8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