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山东省两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本文应用常规资料及自动站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的大暴雨和8月16日~19日的连阴雨两次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18大暴雨”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时,副高增强西伸,其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及中低层经向切变线共同影响下发生的,切变线移动为单一性质的东移南压;“8.16~19持续暴雨”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稳定少动,副高与西风带形成的经向切变线长期维持,长期维持的切变线经历了经向、纬向、西移北跳、东移南压过程,是造成这次连续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大尺度条件。二者在水汽、上升运动、能量等各物理量上都有其不同的特征:“7.18大暴雨”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至南海,水汽上升到400hPa高度附近;水汽辐合主要集中在700hPa以下,出现峰值以后逐渐东移减弱;比湿与相对湿度数值都较大,比湿和相对湿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上升速度中心高度达250hPa高度处,数值最大为-45×10-3hPas-1,集中在115~120°E的较小范围,上升和下沉气流都较强烈,维持时间短;能量锋区不明显。“8.16~19持续暴雨”整个过程中水汽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孟加拉湾至南海的水汽,另一个是西太平洋的水汽,二者交替把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降水区,水汽上升到700hPa高度附近;水汽辐合集中在500hPa以下,数值较“7.18大暴雨”略大,辐合高度较高;上升运动强度最大为-40×10-3hPas-1,范围最广处横跨105~125°E,下沉气流不明显,上升高度高,长时间维持大值区;能量锋区较深厚。两次过程的高能舌与急流配置较好,急流位于高能舌的左侧。中小尺度系统对比发现,二者都出现了明显的辐合,“7.18大暴雨”辐合较强,持续时间短,系统较为深厚,“8.16~19持续暴雨”辐合略弱,持续时间长,且系统较为浅薄。

暴雨 切变线 副热带高压 天气过程

张洪英

淄博市气象局,山东淄博 255048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8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