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半岛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暴雨天气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辽东半岛每年因暴雨造成的损失也相当严重。但辽东半岛暴雨雨强强、局地性也强,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暴雨预报难度大。因此研究和揭示辽东半岛暴雨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7月10日辽东半岛地区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天气,本文利用常规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以及MM5模式,对发生在大连地区的这次暴雨天气进行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分析,发现这是一次由高空槽、副高后部切变云系、北上台风的外围云系、地面倒槽相互作用引起的对流天气过程。造成这次暴雨的云团是有组织的对流天气系统,具有MCC特征。MM5模式模拟结果分析揭示了造成此次暴雨时,对流层低层存在很强的西南低空急流,台风充足的水汽配合底层旺盛的西南流场为雨区输送水汽和热量;切变线结构为底层有辐合中心,高层有辐散中心,垂直运动场上对应有强上升运动,这种结构有利于上升运动和正涡度的维持,为暴雨提供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共同作用,使暴雨区上空存在着较深厚的高湿水汽柱和高温层,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暴雨区高层有明显冷气流侵入是产生暴雨天气的触发机制;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强度变化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暴雨 对流云系 气象灾害 对流天气
赵繁盛
大连市气象局 大连 1160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