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8~2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8年1月28~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暴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此次强降雪过程发生在欧亚中高纬持续西高东低的异常环流形势下,冷空气、南支槽和切变线是主要的影响天气系统。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高低空环流形势场特征和暴雪降水带的分布、走向及暴雪落区,并且提供了进一步诊断分析的高分辨率资料。对模式输出的结果进行初步诊断分析表明:中低空西南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很强的湿度区,为暴雪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垂直方向上水汽场与动力场的耦合以及水平方向上气流辐合造成的水汽辐合是强降雪形成的动力机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暖湿气流的辐合抬升促使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形成强降雪。另外,中低空700hpa附近出现的明显逆温层是导致大范围冻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暴雪过程 诊断分析 数值模拟
朱坤 刘华强 吕庆平 张进鑫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