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过程对一次华南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TBB资料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07年6月8日—10日的一次华南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侧的阶梯槽不断在贵州、湖南及两广地区合并加深,为此次华南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而中尺度对流云团在低涡的东南部不断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此次华南暴雨过程的直接原因。针对此次暴雨过程,利用WRF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并进一步讨论了边界层过程和临界Ri数(Ricr,下同)对暴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考虑了边界层物理过程后,模拟的暴雨区范围和强度与实况基本一致,降水的强度和分布对边界层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且加强了模式对β中尺度降水特别是暴雨的描述能力。Ricr的敏感性试验的结果表明:Ricr的改变对对流降水的影响较大,且主要影响降水发生时间和强度,且降水极值出现的时间和频率不一。在本次试验中,Ricr取0.25时模拟的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形势场更符合实况。在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Ricr改变,可引起边界层高度、涡旋扩散系数、湍流交换厚度的改变,表面层内热量、水汽以及动量向上输送的高度变化,但这种变化为非线性变化。
数值模拟 暴雨 边界层过程 天气过程 诊断分析
张凯 肖辉 张流清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 中国人民解放军61867部队 8 分队,北京,101114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4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