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S-EOF模态时空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1870-2004年的HadiSST的月平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对去除了增暖趋势的印度洋-太平洋SST异常(SSTA)作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OF)分解,得到了印度洋-太平洋SSTA主要模态的时空分布,并且分析了与之相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低频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控制印度洋-太平洋的主导模态,能使赤道印度洋维持一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削弱印度洋夏季风的作用,印度洋SSTA在一年四季中都出现全海盆同号变化;印度洋-太平洋SSTA的第二模态表现为太平洋上的准两年振荡的ENSO位相转换模和印度洋的偶极子模态,ENSO的位相转换发生于春季,与季风的异常转换有关,印度洋上出现异常的气旋性环流,叠加在印度洋夏季风上,加强印度洋东西的温差,在秋季出现西低东高的偶极子型海温分布,印度洋夏季风和这个模态的产生有很大的联系。

夏季风 海表温度 时空特征 经验正交函数 偶极子

谢瑞煌 黄菲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青岛,266100;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11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