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地区极端强降水模拟的检验
以中国地面观测 1961-1999年逐日降水资料作为观测基础,初步分析了 18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中 国地区 20 世纪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分析模式对不同级别降水的模拟发现,各模式模拟中国地区的 1-10mm 小雨日数普遍明显偏多;10-25mm 中雨日数的模拟结果总体上也以偏多为主,虽然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中国南方存在的高值中心,但位置偏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25-50mm 大雨日数在中国南方明显偏少,并且大值中心的位置基本都没能模拟出来;50mm 以上暴雨日数的模拟结果也明显偏小,除Miroc3.2(hires)外大部分模式在长江以南地区的结果都没超过 2天;大部分模式不能正确模拟出中国东部地区大雨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进一步分析各模式对极端强降水的模拟,发现:(1)各模式极端强降水阈值明显低于 观测;(2)半数左右的模式模拟出了1961-1999年西北西部极端降水增加的趋势,个别模式趋势系数的大小与观测相当,大部分模式对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模拟结果呈与观测反向的变化趋势,没有模式能够模拟出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的东北-华北与华中-长江中下游-华南存在的极端强降水日数增加-减少-增加 -减少的空间分布;(3)大部分模式模拟的极端强降水日数标准差与观测相对比较接近,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对观测和各模式使用了同样的判定极端强降水发生的方法。总的来看,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地区极端强降水的模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海气耦合 强降水 空间分布 模拟检验
张莉 丁一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1;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 10008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9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