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中国农牧交错带的预测及变化趋势研究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项研究基于观测和预测数据,利用GIS的空间插值模块,建立了清末民初、现在、未来30年的含9个生态因子的空间数据库;参照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因子隶属函数及评定模型,进行了空间计算和模拟,制出了不同时代的GIS表述的中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代的农牧交错带,是大致沿着胡焕庸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线的走向而分布的。清末民初、现在和未来30年的农牧交错带,分别涉及11个省(区)的210个县(市、旗)、面积687,800km2,13个省(区)的234个县(市、旗)、面积813,6000km2和15个省(区)的435个县(市、旗)、面积1086,000km2。不同时代的农牧交错带是在“东移南下”,且面积是在逐渐增大的。农牧交错带的这种变化,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正负面影响,尚有待基于GIS平台的定位、定量分析。
农牧交错带 空间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环境
杨丽娜 杨永胜 陈全功
河北省邢台市气象局 河北邢台 054000;兰州大学草地资源信息管理研究室 甘肃兰州 730000 河北省邢台市气象局 河北邢台 054000 兰州大学草地资源信息管理研究室 甘肃兰州 730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0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