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高原季风指数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

基于ECMWF再分析资料、我国台站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夏季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特点出发,定义了能较好表征高原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特征指数,分析了高原夏季风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揭示了高原夏季风强弱异常时的环流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用6-8月600hPa(27.5-30°N,80-100°E)范围内平均的西风分量距平与(35-37.5°N,80-100°E)范围内平均的东风分量距平差定义了高原夏季风指数(PMI)。该指数计算简单,意义清楚,代表性好,且与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相关很好。(2)1958-2002年高原夏季风整体呈增强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是高原夏季风的强盛期,之后是高原夏季风弱期,在80年代以后又转为季风强期。(3)高原夏季风与中国夏季降水的正相关区主要位于新疆西部、高原东部及南部、云南西北部、川东及长江下游江浙一带;川西、甘肃、河套和华北地区为明显的负相关区,华南也为负相关区。气温形势与降水配合,高原夏季风与同期气温的正相关区位于新疆北部、青海北部、高原东北侧、河套及甘肃一带,华南沿海也为正相关区;负相关区在新疆西部、川东及长江下游江浙一带。表明高原夏季风对中层大气圈环流气候有重要影响。(4)将该指数与之前汤懋苍定义的指数进行性能综合比较后,发现该指数对川渝地区的夏季降水及气温有更好的指示意义。
高原季风 年际变化 季风指数 环流气候
齐冬梅 李跃清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3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