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2日河南黄淮地区暴雨过程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河南省黄淮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500hPa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下深厚的低涡沿切变线移出,切变线稳定维持在河南中部一带,弱冷空气侵入暖倒槽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了河南黄淮地区的暴雨和大暴雨。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700hPa等压面上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的移向和强度变化与降水落区及趋势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暴雨中心位于正垂直螺旋度中心附近,对大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时存在中低层正、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配置,动力条件非常有利于强降水产生。湿位涡演变分析发现,这次过程中低层既存在对流不稳定,又存在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发生,导致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加强,有利于降水增幅。水汽条件分析表明:这次过程的水汽源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只有一条水汽输送通道,水汽通量高值区集中在800hPa以下的低层和边界层,主要是低层和边界层的水汽辐合。
垂直螺旋度 对称不稳定 水汽通量 暴雨过程
胡燕平 单铁良 殷广亚 程锦霞 惠付梅 王颖 董羽仑 江青霞 葛战旗
河南省漯河市气象局,漯河,4623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