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区域性暴雨的对比分析
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配置、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08年7月4~5日及7月14~15日发生于秦皇岛地区的暴雨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次过程的都受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和西来槽的共同影响,副高都经历了一次加强西伸北抬然后再减弱东撤南压的过程。“7.05”过程东部高压坝的阻挡形势明显强于“7.15”过程;两次过程都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于强降水的高低空配置,都是在高能脊区产生,只是“7.15”过程辐合辐散中心都明显大于“7.05”过程,并且最大垂直上升速度值也明显大于“7.05”过程,“7.15”过程湿层厚度明显大于“7.05”过程;“7.05”过程层状云回波中镶嵌的对流单体块明显多于“7.15”过程,对流单体的强度也偏强,并有逆风区发展;“7.15”过程基本速度整个区域零速度线呈“S”型结构,高低空存在明显的垂直风切变。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都不大,与降水量级对应不好;“7.05”过程边界层没有形成急流,只是在850hpa有间断的低空偏南急流,中高层西南急流高度也有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最低高度及急流厚度都明显小于“7.15”过程,并且维持时间短。
暴雨 环流形势 雷达回波 天气分析
陈瑞敏 曹秀芝 张国萍
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 053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气象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