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垫面热力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的关系
本文根据湿位涡(MPV)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序列,利用EOF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早晚年表面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并分别对东亚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18-28侯地表温度在40°N以北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印度半岛的地表温度增温较快,以及台湾附近海域的海表温度较低,都会使东亚夏季风提前爆发。强弱季风年的合成分析发现,强弱季风年前期冬季合成的潜热距平,呈现沿海岸线的东北-西南向的带状距平分布,强年沿岸为正距平,弱年为负距平。距平带与海岸线基本平行。强弱年前期冬季合成的感热距平在北半球的差异与潜热距平的分布形势相似。强弱年潜热、感热和海平面气压合成距平的差异,具有季节的变化。春季的差异往往与冬季的分布相反。这些特征的揭示,对我国季风及季风雨带异常的预测,有较重要的意义。
季风 数值试验 表面温度 湿位涡
钱永甫 刘鹏 严蜜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