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7年4月17日广西飑线特征分析

2007年4月17日,广西遭受47年来最强飑线袭击,全区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本文利用柳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本产品及导出产品,结合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和大尺度天气形势背景,对这次强对流过程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低层切变、低层至中高层的极不稳定以及地面冷锋南移和冷空气的入侵,是此次飑线过程的触发条件。(2)强风暴的雷达回波系统表现为一个尺度较大的波浪型飑线回波带,带的前缘处是高的反射率因子梯度区,带的后侧有入流急流和弱回波通道相配合,前部入流一侧的弱回波区和悬垂结构不是十分显著,带的两端不存在气旋式和反气旋式的旋转。(3)强回波前缘的弧形边界,表示有强盛的入流和上升运动,使强对流天气得以长时间维持,弧形顶点处风速最大。(4)回波的合并将促使回波发展增强,回波的交汇点附近常出现强天气,强回波前缘发展迅速的对流单体最容易产生强天气。(5)阵风锋及条带状的合成切变可以作为雷雨大风天气临近预报的重要指标。

飑线 阵风锋 雷达回波 特征分析 强对流过程

覃靖 潘海

柳州市气象局,广西 柳州 545001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北京

中文

1-6

2008-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