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水源地生态调蓄水库水质改善的实例研究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与否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及饮水安全至关重要,既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又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整体水环境长期污染严重,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实施水源地生态防护工程,通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加强水源保护,促进水源涵养,推进水源污染防治,以为保障饮水安全奠定基础。生态防护是修复和完善水源地生态系统、改善水源地水质的首要环节。构建水源地生态调蓄水库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或重建水源地生态系统,利用生态水库的水体停留调蓄及生态净化能力,在储备因突发环境事件或转换、检修等因素影响的供水量的同时,对水质进行净化,以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水源。基于生态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等基本原理,水源地生态调蓄水库的构建要确保必要的水力停留时间,阻断可能进入水库的所有污染源,并通过必要的生态修复工程来强化水体自净能力。在当前地表水体普遍遭受污染的严峻形势下,水源地生态调蓄过程应贯彻通过人工强化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净化的双重作用达到改善水源地水质的指导思想。本文结合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调蓄水库可行性研究的实例,阐述了水源地生态防护水质改善的研究成果和生态调蓄水库的设计理论。盐城市水源地生态调蓄水库在优化补给水源的基础上,设计水库供水能力60万m3/d。生态调蓄水库基于水源地人工强化的生态防护和生物净化双重作用净水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水库来水(蟒蛇河)浊度高、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重等水质特点,将生态调蓄水库沿水力流程划分为4个功能分区,依次为泥沙沉积区、人工介质区、水生植物区和深水岛礁区。水库设计以新型生态型材料生态混凝土、人工介质等材料技术为依托,分别采用水库生态导流堤、阻断污染源的库区生态型防护堤、泥沙沉积区设计及泥沙清除技术、人工介质强化水质净化、水生植物以及深水导礁水质改善、水库整体生态系统构建等多种水源地生态防护技术及其有机耦合,使得每个功能分区形成独特的生态构造及功能来实现各异的水质净化功能,同时通过科学的水库水深以及提高水库容积利用率的水力特性设计方法等以确保生态调蓄水库充分的水力停留时间。原水经水库生态调蓄后,可确保水库出水综合水质与原水相比至少提高一个等级(GB3838-2002),水中微量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预期为盐城市提供充足、安全、优质、稳定的饮用水原水。
水源地 生态调蓄 生态工程 水质改善 水库
吕锡武 朱晓燕 李佳凤 吴义锋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南京,210096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8
2008-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