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工湿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提出了狭义人工湿地和广义人工湿地概念;分析了基质、植物和微生物在湿地中的作用,指出基质对污染物的吸附和离子交换属于化学作用,当达到化学平衡后即不再发挥净化作用。挺水植物能利用根系吸收营养物质,其光合作用需要的碳源来自空气中,产生的氧气也排到大气中,对水质净化作用较小;浮水植物利用根系和背部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叶子背面进入水中,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沉水植物利用根系和整个叶子吸收营养物质,产生的氧气直接溶于水中,提高了水体溶解氧,对水体具有全面净化作用。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发挥着重要的净化功能,但在实际运行中微生物大部分属于兼性菌,在湿地基质中挂膜也不明显,应从改善水力条件、提高湿地供氧量等方面为微生物创造适生环境。湿地水力学条件对提高湿地降解效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湿地后期的管理维护是人工湿地长期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人工湿地 基质 微生物 植物 湿地管理 水体净化

蔡明 宗志坚 李文学 胡建华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2008年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1-6

2008-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