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拔异戊烯基黄酮研究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蔓性千斤拔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 方法:采用硅胶、ODS反相硅胶和Sephadex LH-20 凝胶柱层析,结合结晶及重结晶等常规手段对该植物的醇提 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应用现代波谱学技术(包括MS、1H-NMR和13C-NMR)结合其理化性质对得到的单体化学物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蔓性千斤拔根75%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一系列化合物,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分别为蔓性千斤拔素A(1)(132mg),auriculasin(2)(76mg),6-C-prenylluteolin(3)(7mg)、erythrinin B(4)(6mg)、8-(1,1-dimethylallyl)genistein(5)(23mg)、5,7,3”,4”-tetrahydroxy-6,8-diprenylisoflavone(6)(123mg)、osajin(7)(3mg),6,8-diprenyleriodictyol(8)(1mg)、蔓性千斤拔素D(9)(11mg)、dorsmaninsⅠ(10)(9mg)、flemichin D(11)(66mg)、lupinifolin(12)(2mg),eriosematin(13)(mg)等13个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 结论:以上化合物均属于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7属异黄酮,8-12属二氢黄酮,13属查耳酮。化合物3,7,8,10,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3,8,10,12,13为首次从千斤拔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蔓性千斤拔 化学成分 异戊烯基黄酮 结构鉴定 理化性质 分离纯化
李华 李凤岚 马小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10009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100094;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南宁530023
国内会议
石家庄
中文
1-8
2008-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