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PPP项目政治风险的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瓶颈限制凸显出来,出现了一轮以外资为主的私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但是由于当时政府对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认识的不深刻、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足以及项目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只有少量PPP项目能正常运行。因此,在目前新一轮私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浪潮展现之时,有必要探讨中国PPP项目政治风险的变化。本文首先通过实际案例来介绍PPP项目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回顾近年来政府关于促进私营资本投资所做出的努力及其对PPP模式应用的影响,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专家对政治风险的重要性评估,从而分析中国PPP项目政治风险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政府表示出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态度,PPP项目的法律法规框架已日趋完善;法律变更、审批延误和税收政策变更仍是主要风险,而政治反对、政治决策过程冗长、政局不稳定和国有化/征用已不再是主要风险。

政治风险 基础设施 私营资本投资

柯永建 王守清 陈炳泉 李湛湛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北京100084 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香港 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100031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北京

中文

1-6

2008-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